电话:0731-85152779
手机:13975169978
qq:2668088679
邮箱:2668088679@qq.com
网址:www.cshsjc.com
厂址:长沙县星沙经开区黄兴大道往北过开元路3.8公里处
 
公司新闻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南京遭遇垃圾中转困局 项目规划大多夭折
来源:卫生间隔断  作者:宏胜建材  日期:2012-5-6 9:45:57

  环卫:改建的被逼“下岗”,新建的难以启用,规划的大都夭折

  市民:建在我家门口又脏又臭,给多少补偿也不行

  无处中转 南京遭遇垃圾困局

  南京光华门明城墙遗址公园依河而建,风景优美,可它旁边最近突然冒出了个马路垃圾中转站,让不少人觉得大煞风景。有市民说:“逛公园本来是冲着空气好环境美去的,现在旁边挨着个垃圾站,总是让人觉得心里怪怪的!”记者调查发现,大光路街道范围内目前竟无一个垃圾中转站,因为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垃圾站无一例外地在居民反对声中夭折。一方面是必不可少,一方面却屡遭抵制,垃圾中转站面临“安家”难。

  □快报记者 赵丹丹 陈英

  尴尬

  探访

  公园旁有个垃圾站

  昨天下午1点半,记者来到御道街,正赶上垃圾车集中“开会”。各路环卫工人拖着垃圾车从四面八方赶来,短短半小时后,十几辆垃圾车在此扎堆,满满地占据了御道街的大幅慢车道,车上满载着各类生活垃圾,有些垃圾车还在滴污水。而在相邻的光华门明城墙遗址公园内,不少居民正三五成群地聊天,好不热闹。“他们起码要运两三个小时!”一位姓陈的大爷直指这些垃圾车太煞风景。他说:“尽管每次拖完后工人都会冲刷地面,可臭味依然很大,尤其是夏天,实在让人受不了。”

  建哪儿都有人反对

  “我们也不想在大马路上处理垃圾啊!”白下区环卫所副所长许东伟显得很无奈,他称原本公园的位置就是垃圾中转站,2006年,月牙湖五期开建,垃圾站拆了建公园。在此之前,他们在解放南路新建了尚书桥垃圾中转站,就是考虑到光华门的中转站拆除后,把垃圾送到那去处理。可没想到,尚书里垃圾中转站建好后,遭到了居民的强烈反对,最后一次没用过,现在成了环卫工人的临时住所。而在2007年,象房村的垃圾中转站也在居民反对声中“下岗”,同一年,光华园小区内的中转站也遭反对成了摆设。

  “目前大光路街道一个垃圾中转站也没有,而全街道五万多人,每天要排放40吨生活垃圾。”许东伟称,没办法,只好在御道街的慢车道边设了个露天垃圾中转站,选址上他们还考虑到了附近居民小区不集中。

  探访

  尚书桥垃圾站:

  投资60万,一次没用

  记者在解放南路和明御河路交叉路口看到,这里的“尚书桥垃圾中转站”,如今已成环卫工人临时住所。“这个垃圾中转站投资60万,一次也没用。”环卫工人说。

  中转站的对面,是大阳沟鸿福苑的居民楼,一街之隔,相距只有三米多。居民说,这个垃圾中转站建于2000年,一直没有启用,没想到2005年打算启用时,遭到他们一致反对。“垃圾站就建在窗户底下,又脏又臭,旁边还有一个公厕、一个液化器站,三个臭气凑一块谁受得了?”

  象房村、光华园垃圾站

  想改造时被逼“下岗”

  象房村的垃圾中转站建在居民楼58幢旁,之间距离不到两米,如今也变成了环卫工人的临时住所。原本这个垃圾站承载这附近66幢、2000来户居民的垃圾中转任务。58幢的住户说:“夏天蛆都会爬到窗台上来,谁受得了?一到夏天苍蝇乱飞,臭味熏鼻,可是总不能整天关着窗户吧?”而且清洁工深更半夜来运垃圾,车来车往,吵得人不能睡觉。”

  于是在2007年,环卫所要对象房村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出新时,小区居民纷纷出来反对,最后这座中转站“下岗了”。光华园内的垃圾中转站也有着相同境遇,它与光华园4幢、10幢成三角线,过去承载着周边16幢、800多户居民垃圾的中转,相互距离大约在四五米左右,2007年要改造时也遭遇居民反对,现在索性大门紧锁。

  鑫园垃圾站:

  刚规划就夭折了

  就在记者调查时,听说白下区月牙湖街道内的鑫园小区附近正筹划建一个垃圾中转处,也遭到居民反对。小区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五六月份时有市容的人到这里来考察,还有人测量地面。一打听才知道是要建垃圾中转站,居民这下不答应了。买房时,开方商也没说有垃圾中转站啊!何况之前也没公示过。在居民一致反对声中,七八个月没动静了,估计这事黄了。记者从白下区环卫所得知,因为居民的一致反对,这事已搁置下来。

  现状

  南京陷入“垃圾困局”

  白下环卫所副所长许东伟觉得现在老城区垃圾中转站最大的问题就是比重失衡。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全区垃圾中转站从过去的22个减少到了15个,而上世纪90年代全区每天垃圾只有280吨-300吨,现在每天有560吨-600吨,高峰时达到700吨。“垃圾数量翻了一番,而垃圾中转站却在减少。”许东伟说,除了大光路街道,他们区里的建康路街道内也没有垃圾中转站。

  而在全市,垃圾站难“安家”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每0.8平方公里就应该有一个收集站,每2-3平方公里设置一座垃圾转运站。同时还要看“需要”,居住区人数达到3万-5万人,就应该建一座垃圾中转站。

  南京市市容局设施建设处副处长高文辉表示,目前南京主城有140座垃圾中转站,这个数字与前几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主要是一些老的中转站停用后,又在周边建了新的。但是,每年城市垃圾量却在增加:南京全市生活垃圾每天有4000多吨,而十年前仅为2000多吨。

  高文辉表示:“这几年在老城区内没能建起一座垃圾中转站。今年市容局计划改造10座老的垃圾站,正在报建委批。”

  虽然郊区新建了一些垃圾中转站,但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环卫工人的负担加重了。在采访中,环卫工人周师傅说,因为小区附近没有垃圾中转点,环卫工人去垃圾中转站必须拖着人力车跑好几站路,有时一趟拖不完,还得跑两三趟。此外,各中转站的任务也加重了,机器必须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困局一:给点补偿?

  居民称再多也不要

  规定同时要求,垃圾转运站的距离与相邻建筑间距最少要达到10米。但调查中记者发现,部分垃圾站与居民建筑的距离较近。相关人士坦言,目前老城区中的小区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规定是1989年出台的,有历史遗留问题。

  那么,能不能对靠近垃圾站的居民制定一些补偿机制来缓解矛盾?市容局相关人员认为不可行,因为划定范围和补偿标准都难以确定,说不定还会扩大矛盾。另一方面,记者调查发现,就算有补偿,居民也不买账。很多居民表示,给多少补偿也不要。

  困局二:先建垃圾站?

  新小区也不答应

  在老小区再建垃圾站确实不容易,但在新小区是如何建设的呢?规划部门表示,居住区人数达到3万-5万人,就应建一座垃圾中转站。规划部门在前期的控详规划中,就预留好站址。“如果这里正好有项目,可以一并出让给开发单位,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经过规划部门审批、公示,验收时要建好。”

  另一种就是不在项目之类的,通常由市容部门来建。但市容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一旦小区建成,再要补建几乎不可能。那么市容部门是不是该早点介入?相关人士表示,总体规划是规划部门做的,何况建垃圾中转站也需要时间。目前他们也在和规划部门沟通,在小区建设前就把垃圾中转站确定。

  困局三:脏臭怎么办?

  垃圾处理方式太落后

  有市民提出,他们不欢迎中转站安在家门口,主要就是因为又脏又臭。垃圾处理方式多年不变、方法落后,这是问题的关键。对此,市容局的相关人员表示,他们也在探索新方法。比如玄武区、秦淮区采用的就是全密闭式的箱子,垃圾车运送过程中不存在滴漏。

  玄武区环卫所有关人士介绍说,原来玄武区有12座老式垃圾中转站,大多在居民小区里,投诉很多。后来,他们引进了“新式武器”——智能化压缩箱体垃圾转运设备,一共有18个,全都离居民小区远远的,四牌楼的路边上就有一个。从外表看,这就是一个大箱子,环卫工人把垃圾倒进箱子外的篓子里,一按操作钮,压缩箱顶上就张开大嘴,将垃圾吞进,压缩后就直接运往垃圾场,现在投诉已为零。

  相关人士称,市容打算学习上海的做法,小区的垃圾用标准桶装,然后用小吨位的车收集,再集中运到郊区的大型垃圾中转站,最后再运到垃圾处理厂。目前这个想法已经写入了南京市30年城市总体规划,今后有望逐步实施。

  未来

  九大垃圾站远离小区

  快报曾报道过河西新城漏建垃圾中转站的问题,之后,规划部门对全市的垃圾中转站进行了梳理,新规划了9座大中型垃圾中转站,分别为河西1#、河西2#,新尧、苜蓿园、龙潭、仙林1#、仙林2#、麒麟、龙袍。其中河西两个,1#垃圾中转站位于河西中部靠西边,2#垃圾中转站位于南部。规划人员表示,这9个中转站将尽量远离居住区,但在3万人及以上居住区内也要建设中小型中转站,具体分布将通过随后的全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分区规划来落实。

  相关新闻

  公厕和变电站

  同样很尴尬

  垃圾场、变电站、加油站、公厕……全是城市里人人都需要却又家家都嫌弃的公用设施。每每建设之时,居民都质疑这些设施是否有规划,为什么要建在自家门口。

  记者了解到,南京现有公厕700多座。1994年开始,经营性的单位内公厕就已经对外开放,目前还有肯德基、麦当劳的厕所作补充,加上可移动的环保厕所,因此问题没有垃圾中转站那么突出。

  不过变电站就没这么“幸运”了。一到夏天,南京电网就要面临考验,有时甚至到了拉闸限电的紧张程度,倒不是电不够,而是因为南京的用电负荷一增再增,而变电站建设仍然原地踏步,使得供需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南京规划在主城区建设8座变电站,但居民却对变电站谈虎色变,认为有辐射,尽管专家一再强调变电站的辐射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居民都不肯建在自家边上。近5年来,主城只有淮海路和安品街两座变电站建成投运,也是在遭遇重重困难后才得以开建的,规划中的古平岗、常府街等其它6座变电站到现在都没建好。

  专家建言

  政府与居民

  应错位思考

  垃圾中转站、公厕、变电站等,居民需要,但是又都不愿建在自家门口,对于这样的矛盾,政府部门应如何处理?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张卫研究员认为,在建这些公共设施之前,政府应有个论证,提前进行公示,征求多方面的意见,这也是问计于民的过程,然后在这中间取舍利大还是弊大,尽量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作为政府,不能单方面“说了算”,不管不顾地先建,建好老百姓用不用“不关我事”,这体现了政府与百姓的互相尊重,而且也是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在实处。垃圾中转站是好的,居民生活中不能缺少,问题是怎么将好事做得更好,张卫认为,这就需要政府与居民错位思考,希望政府多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

  建垃圾中转站,听取民意最重要

  49.6%的网友认为“召开听证会听取民意”是首要必须环节

  快报实地调查南京两处垃圾中转站,居民反映两重天

  调查动因

  垃圾中转站重要

  但谁都不爱

  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垃圾中转站是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人口和规模达到一定数量的小区都应该配备垃圾中转站。

  然而,很多市民谈到垃圾中转站就皱眉。“气味太大,怎么能建在居民区呢?”很多市民觉得垃圾中转站很脏、很臭,不愿意让中转站建在小区附近。由于居民的反对,南京多个靠近居民小区的垃圾中转站建成了也未投入使用。

  一方面是必不可少,一方面却屡遭抵制,垃圾中转站面临“安家”难、开工难。

  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您认为应不应该在小区中或者附近建垃圾中转站?怎么建垃圾中转站才能平息民怨?第三方调查就此展开调查。

  网调呈现

  近半数网友认为,建垃圾中转站——

  “听证会听民意”是最重要环节

  59%的网友投票认为垃圾中转站对生活很重要,但同时又有57.8%的网友坚决反对自己家附近建垃圾中转站。显然,垃圾中转站处境尴尬。

  第三方调查昨天就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问题进行网上问卷调查。问卷于11日20点在第三方调查联盟网站:都市圈圈网、化龙巷、梦溪论坛上线,12日20点回收汇总数据。统计数据显示,对于“你觉得垃圾中转站对你的生活重要吗”的问题,346票网络投票中,59%投给了“很重要,便于快捷回收垃圾”,23%投给了“不应中转,垃圾直接运垃圾场”,投“说不清楚”的占比18%。

  尽管近六成网友投票认为垃圾中转站很重要,但假设它真要降临到自己家附近时,57.8%的网友“坚决反对”;如无污染,30.7%的网友投票愿意接受垃圾中转站;“有补偿愿意接受”的投票占比10.4%;另有1.1%的投票选择“无所谓”。

  在垃圾中转站立项该有哪些必须环节的问题上,“召开听证会,听取民意”是网友认为最必须的,投票占比49.6%,其次为“项目充分公示”,占比20.9%,再次是“规划须经人大审议”,占比17.8%;最后为“政府定了就行”,占比11.7%。

  事实上,在快报线下调查发现,居民是否反对垃圾中转站建在自己家附近有其具体原因。在对南京两处垃圾中转站及其周边居民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居民对设备噪音小异味少且日常管理到位的垃圾中转站并不排斥,相反,居民意见则很大(详见线下调查)。

  快报记者 宋学伟

  网友原声

  [小手冰凉]建中转站赞成,但必须可回收的回收,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中转重要,垃圾中转分类更重要!

  [悠然者]希望中转站的建设能顺应民意,保证中转站周围的环境卫生,保证垃圾中转站夏季无臭味。只要达到上述要求,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才是成功的。

  [fu805]中转可以离居民区远点,早年的中转站都是较偏僻的地方或与周围建筑有一定距离,城市发展了就该搬家。当年镇江五条街菜场对面的中转站不就没了。

  [城市山林中]没有中转站:1.你自己把垃圾送到处理场或填埋场?2.回到以前一些城市听到摇铃声出来倒马桶一样倒垃圾?这些都不可能接受。中转站的布局位置应尽早确定,如同道路先定下来房产开发在后。

  快报记者 张虎 整理

  两处垃圾中转站境遇大不同

  昨天,快报记者走访了南京清凉门大街的华阳垃圾中转站和麻家巷和豆菜巷交叉口的麻家巷垃圾中转站以及中转站周边小区的居民。

  华阳垃圾中转站

  比较干净,噪音很小

  居民多数认可该站

  华阳垃圾中转站位于华阳佳园小区西面的围墙外,内部打扫得比较干净。该站负责人马福利告诉记者,华阳垃圾中转站作为华阳佳园小区的配套设施,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中转站刚投入使用时,经常有居民来反映噪声太大。“那液压泵比拖拉机的声音还响,操作人员在里面都受不了。2005年换成现在使用的低噪液压泵,声音非常小,也没有居民来反映意见了。”

  操作员张廼法现场发动机器。记者发现液压泵的噪音确实很小,只有铁锤撞击到垃圾时声音才比较大。

  离垃圾中转站距离最近的华阳佳园华彩苑61单元里的住户王先生说:“垃圾中转站就在我家下面,影响说不大吧,其实有,偶尔可以听见噪音。”同住这个单元的马小姐认为,垃圾中转站作为小区配套设施有存在的必要。“我家住6楼,没有感觉到垃圾中转站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华彩苑71单元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一直不知道围墙外有个垃圾中转站。

  麻家巷垃圾中转站

  有点显脏夏天味重

  周边居民皆皱眉

  记者来到位于麻家巷和豆菜桥交叉口的麻家巷垃圾中转站,看到一辆运送垃圾的卡车正从中转站里驶出,中转站门口乱七八糟停满了运送垃圾的小车,使原本就比较窄的丁字路口变得更加拥挤,中转站门口到路边的窨井一带有污水流过的痕迹。

  家住麻家巷一号的吴楼琴提到垃圾中转站就皱起了眉头,“我们这幢楼离垃圾站最近,对生活影响太大了,夏天异味重,门窗都不敢开。朋友来我家玩,我就告诉他们不要往有臭味的地方走。”

  家住豆菜桥小区的高女士也对垃圾中转站充满了怨言。高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这个垃圾中转站是完全裸露的,四周没有隔离,夏天的时候臭得不得了。“反映了好几年了,也没有用,我有几个朋友都因为环境太差搬走了。”

  记者在豆菜桥小区采访中发现,离垃圾中转站较近的居民均表示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快报记者 张虎

  住宅楼下建垃圾站是为节约土地?

  规划局称这种“组合设计”是新兴的“通用做法”

  [前情再述]

  常州新北区一位刚购买了景秀天城12号楼一住宅的住户最近发现,在12栋楼的南侧不远处,却正在建设一个垃圾中转站,而且这个中转站竟然和他的住宅楼是“一体”的。这个情况让住户大为光火,他接连三次致信市长信箱反映此事,这些信件又被转至规划部门,但得到的回复均无法让自己满意。

  [问政追踪]

  对此住户的遭遇,现代快报昨日进行了报道,并留下了一长串疑问:垃圾转运站到底设置在居民楼内还是楼前?这么设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快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垃圾站到底建在哪?

  景秀天城小区是常州一处集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于一体的大型集中住宅区,由十余栋小高层和高层组成,可容纳1850余户住户,预计将于明年交付使用。

  昨日记者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小区现场。12号楼的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住宅的边上一排南北向的2层商铺正在建造中,这排商铺与住宅楼合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住宅楼的裙楼。正在建设中的垃圾转运站是一个有着三个垃圾坑位的2层建筑,它和作为裙楼的商铺连为一体,位于裙楼的最南边。记者注意到,垃圾转运站与商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隔断,而是在其中间设置了一处5米宽的路灯配电房和3米宽的公共厕所

  垃圾中转站与住宅、商铺建在了一起,这是让12号楼住户们感到不解的地方。

  垃圾站是否合规?

  “我们承认,垃圾转运站与住宅的确属于同一栋建筑”,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规划科的一位赵科长解释说,“我们通常把这样的规划称为‘组合设置’。”

  赵科长取出了一张小区周边规划图纸向记者解释说,在景秀天城小区的西北和西南片区,均为正在建设中或规划中的住宅小区。而12号楼所处的位置,正好处于这三个片区的中心点,同时,距离华山路最近,将来垃圾转运最为方便,扰民最少。”

  赵科长认为,住户提出垃圾转运站与相邻建筑没有间距,但事实是,中转站距离南端最近的19号楼有15.6米的距离,中转站的南侧和东侧均设置了绿化隔离带,而距离12号楼住宅楼的主体也超过了10米。

  “这是避重就轻的说法,中转站的东南侧的确设置了绿化隔离带,但与12号楼并无任何关系”。规划部门的解释并没有得到12号楼住户的认可,一位购房户就表示,按照规定,保持相邻距离和设置绿化带是垃圾转运站建设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只要有一个条件没达标,垃圾转运站就不能建。

  垃圾站为何不单独建?

  “为什么这个垃圾转运站非要放在小区里面呢?”在昨日的采访中,有的购房户提出,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要求,中转站并不适合建在“群众日常生活聚居场所”,且包括上海、深圳在内的多个国内大城市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单独建设的原则。

  赵科长表示,将垃圾转运站与住宅合为一体的“组合设置”也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目前新北区在建的绝大部分新小区中,均采取了类似规划。而在昨日记者的现场了解中,事实也的确如此,包括怀德名苑、新城市花园等高档小区的垃圾转运站,同样与商铺连在了一起。

  “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节约用地,这样的做法在苏南地区都比较普遍。”赵科长表示,多年前,常州的用地还不是太紧张,那时规划部门在设计垃圾转运站方案时一般都会将其规划于远离居民聚集区的空地上,但随着现今对土地利用效率有了严格的要求,类似的“组合设置”便逐渐成了规划设计的“通用做法”。

上一篇:关于印发加强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函
下一篇:抗倍特板的分类
首 页 | 公司简介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 工程案例 | 营销网络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2 长沙宏胜建材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征帆网络 法律顾问:欧阳伟华
关键词:卫生间隔断|卫生间隔断材料|卫生间隔断配件|抗倍特板|长沙卫生间隔断|湖南卫生间隔断